如何寫村史 教導手冊
雲林社造中心
一、什麼是「歷史」?
英國歷史教育學家法因斯(John Fines)指出,歷史是三個部分所組成的,第一:歷史是人類的「過去」;第二:歷史是從過去遺留下來,至今天可供我們使用的資料;第三:歷史是歷史學家所著述的歷史。
但是,有時候我們的祖先以及居住的地區名不見經傳,都不曾出現在「歷史」課本當中。
這樣的話,我們社區的歷史,是不是永遠無法在「歷史」中出現?
二、什麼是「村史」?
村史,是以村莊為單位,來記錄並撰述它的發展與演變的史志性文書。其內容包羅萬象,如記載:地理環境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方面,以及相關的重要事件與人物等。
三、為什麼有「大家來寫村史」活動?
1990 年代初期,台灣各地展開地方文史運動,開啟了平民百姓寫地方文史的風氣。
1998年時,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和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合作規劃推動「大家來寫村史──民眾參與式社區史種籽村建立計畫」。當時,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,社區營造學會以一年的時間,與十個種籽村的工作團隊合作,一同去挖掘、發現和重建屬於自身的、家族的和社區的共同記憶。
我們鄰近的彰化縣,從民國93年度就推行「大家來寫村史」計畫,目前成果豐碩,出版了許多村庄社區的歷史與故事,值得我們學習仿效。
舉例說明 |
大家來寫村史32-員林三塊厝: 本書記錄員林三塊厝的歷史文化,內容涵蓋有歷史源由、人物、宗教信仰、休閒活動、社區文化。
大家來寫村史33-走讀永靖街:
大家來寫村史34-西門外的下崙仔平:
大家來寫村史35-鐵道風情錄-田中中路里的故事:
大家來寫村史36-東山保: |
是的,這是一個機會,讓我們為自己的社區書寫歷史的契機。因為我們的撰寫,我們以及過去祖先努力的身影,才有可以「名留青史」。
三、村史的價值
(一)社區居民以在地人的觀點,撰寫自己家鄉的故事。
(二)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,重新喚醒社區居民的集體記憶,同時凝聚大家的向心力。
(三)在採集的過程中,讓參與者如耆老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。
(四)這是一種民間的自覺運動,彰顯地方意識與精神。
(五)可透過村史來豐富地方史料。
(六)可結合社區總體營造和鄉土教育,讓所書寫的村史得以活化、運用。
總而言之,我們將最珍貴、最美好的家鄉歷史與經驗,發揚出去,同時傳承給下一代。
四、村史撰寫的格式
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(2001:107)曾說過:「村史寫作沒有一定的模式,可就村、人、地之特性來發揮,可依照一村的特定興趣去定主題架構,讓村落的個性表現出來。」
所以,村史撰寫人不需要以學術的方式來撰寫,也不必寫成論文格式。不需要使用過度修飾或鋪陳的文辭,只要生動地、平實地將要書寫的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。有時候,淺顯易懂的文字,以及誠懇的筆觸,反而更能讓人感動,產生共鳴,這樣才能發揮大家寫村史、人人讀村史的成效。
五、村史的內容
每個社區的村史內容,不見得相同。但是,為了讓大家有所依循,理解如何找書寫的資料,這裡提供一些題目,包括自然景觀、人文、歷史、產業、文化、建築、風俗等,皆列入調查撰寫範圍內,僅供大家參考。
(一)聚落歷史
首先,應該先介紹聚落的形成、演進以及目前的概況。例如:什麼時代、什麼原因、那些人開始到這個聚落定居的。聚落為什麼叫這個名稱,與其他族群互動是怎樣的情形等等。
(二)地理位置、地景變化
聚落的所處的地理位置、自然景觀、風水傳說,耆老記憶中的地景和今日的面貌有何不同?
(三)所屬行政區劃
不同朝代中,村落所屬的行政區劃為何?有何變遷?對當地人有什麼影響?
(四)居民背景
聚落居民族群、祖籍、姓氏為何?彼此有什麼關係?互動情形為何?
(五)政治情況
例如:聚落中的仕紳家族、菁英份子、重要政治人物等。
(六)經濟結構
聚落居民歷代從事什麼職業,如農業、林業、牧業、漁業、副業等。居民生產什麼特產。
舉例說明 |
|
|
書名:船家寶:澎湖耆老海洋口述史 作者:張詠捷 出版社: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出版日期:2010年11月30日
|
說明:過去,大多數的澎湖人以捕魚為生,船是他們賴以維生的重要工具。作者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來進行口述史,記錄他們的造船、航海、辨別方向、捕魚等技術與內容,還鉅細靡遺地記載漁人在海上的生活,不僅完整記錄澎湖漁業的物質文化、技藝,更將其中的價值觀與精神呈現出來。 |
(七)交通狀況
包括陸路、水路等交通條件。
(八)重要事件
聚落曾經發生過的重要事件,如械鬥、參加抗日、反抗威權、農地改革、重大災害…等,以及對人民的影響。
(九)重要人物
聚落內有特殊貢獻、具重大影響、身居要職(如日本時代的保正)的人物及其事蹟。
(十)風俗習慣
包括居民婚喪喜慶等之風俗。
(十一)宗教信仰
居民的各種信仰,包括佛教、道教、民間信仰、天主教、基督教…等。
(十二)傳統藝術、工藝
包括各種傳統手工藝、戲曲、陣頭…等。
(十三)民居建物
聚落內具歷史、文化等意義的民居或建物的來源與變遷。
(十四)傳說故事
流傳於聚落的各種傳說與故事,如有不同版本,也可以一併記錄。
(十五)俗語諺語
可記錄當地特有的口語表達方式,如俗語、諺語、歇後語…等。
(十六)各種設施
如港口、水圳、學校…等。
(十七)其他可記錄之事物
如有其他可記入村史的事物,皆可一併寫入。
(十八)聚落大事紀
最好在村史後製作一個聚落大事紀的表格,以簡明的方式,呈現聚落的發展。
六、蒐集村史資料的方式
(一)耆老座談會
可安排工作坊的形式,邀請耆老或社區內各領域的專家,大家每隔一週或幾天聚在一起,共同回憶或討論村里過去發生的大小事,並將實況錄音或錄影記錄下來。
以這種方式進行者,每次聚落最好設定主題,以免流於聊天。
(二)老照片說故事
可以請社區居民回家翻箱倒櫃,找出設定主題的老照片(如:設定家中最古老的照片、在門前所拍的結婚照、當兵相片…等),並請當事人說明相片的情景與人物,同時錄影或錄音記錄。
(三)探索老物件的過去
請居民找家中最古老的物件或文件,並試圖說明其歷史。
(四)以徵文稿方式
如果有編列預算,可以用徵稿的方式,吸引大家將自己家族的「壓箱寶」給書寫出來。
七、未來的活化與再利用
紀錄片、社區劇場演出劇碼繪圖、照像、錄音、錄影、展覽、表演等。
舉例說明 |
|
說明:因這個活動鎖定的是來台的「榮民」或「義民」,所以徵稿內容以這些榮義民為主要調查與書寫對象: (一)清境社區第一代榮義民回憶錄、口述歷史、訪談紀錄。 (二)清境社區第一代榮義民轉進來台、農墾、定居過程。 (三)清境社區榮義民第二代幼年生活、學習、成長與回鄉創業過程。 (四)清境社區榮義民第二、三、四代撰寫家族史。 (五)清境社區五十年生活中所發生特殊事件的紀錄。 (六)清境社區晚近新移民定居清境的心路歷程。 (七)其他與清境社區文化歷史發展相關的文章(圖片)。
|